一篇寫給留學生、移民家庭、跨國工作者的溫柔提醒
十月十日,美國quietly更新了一則通知——從即日起,非移民簽證(如學生F/M、訪學J、工作簽H/L等)申請人,必須在“國籍國”或“長期居住國”遞交面簽。
同時,從2025年11月1日起,移民簽證面談也將優(yōu)先安排在申請人的居住地進行。
這一變化,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(jié)束——那個“去哪兒排得快就去哪兒簽”的第三國簽證時代,正慢慢落幕。
1. 留學生與訪學者
過去幾年,不少中國、印度學生為了縮短等待期,會去新加坡、首爾、東京面簽美國簽證。新規(guī)之后,這種靈活操作將被嚴格限制。
除非你有明確的長期居住身份,否則第三國申請將難以通過系統(tǒng)預約。而且,美國已收緊“面簽豁免”(Dropbox)政策,大部分人都需要重新進行現(xiàn)場面談。
一句話總結(jié):
?? 續(xù)簽、更新,都得回“家”或在“真正的居住地”進行。
2. 移民簽證申請人
對于準備辦理家庭團聚、職業(yè)移民(如EB類)的人群來說,新規(guī)從2025年11月起生效:
“移民簽證面談將優(yōu)先在申請人居住地進行,除非本人明確要求在國籍國安排。”
這意味著,距離正式生效還有20多天的時間,想要赴美的申請人一定要抓緊這個窗口期預約面談時間。
3. 跨國工作者與全球游牧者
對于那些“在哪兒都能工作”的人來說,這項政策的影響尤為微妙。它要求申請人提供合法居住證明(如租房合同、水電賬單、稅單等),否則可能被拒絕受理。
從此,“簽證去哪兒方便去哪兒簽”的時代結(jié)束了,取而代之的,是“證明你在哪兒生活”的邏輯。
- 等待期可能延長:集中在國籍國和居住國面簽,名額壓力增加。
- 差旅成本上升:不能在鄰國預約面談的人,可能要飛回本國。
- 材料更復雜:居住證明、稅單、銀行流水等文件將成為常規(guī)要求。
- 靈活性下降:臨時“順路簽證”的操作將變得不再可行。
對于那些即將入學、簽證即將到期、或正在辦理綠卡家庭,這些調(diào)整都值得提前關(guān)注。
1. 提早預約:
既然靈活性減少,那就用時間換確定性。越早申請,越早進入面談排期。
2. 準備好居住證明:
租房合同、水電單、稅單、工資單……越齊全越安心。
3. 已預約第三國面簽的申請人:
若預約在新規(guī)前完成,通常不會被撤銷,但建議你主動聯(lián)系使領(lǐng)館確認。
4. 特殊情況申請例外:
某些醫(yī)療、人道、外交等原因仍可申請在第三國面談。
5. 定期查看官方通告:
政策正在“軟著陸”階段,未來幾個月可能會發(fā)布更多執(zhí)行細則。
6. 復雜情況找專業(yè)顧問:
若你有跨國身份、混合居住狀態(tài),需要在行動前咨詢律師或?qū)I(yè)機構(gòu),減少無謂風險。
也許你正在焦慮:是不是又要改機票?是不是要重新排期?是不是材料又不夠?可以咨詢我們,中美一體化服務,全程提供需求。背靠24年北美律所,20年移民經(jīng)驗。